最新动态
动态 | 9-10月国内外遗产资讯
2025-11-12

以下资讯按时间顺序排列


国际遗产资讯

01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UNESCO世界海洋遗产地管理人员第一次地区会议

9月8日至13日,阿根廷巴尔德斯半岛世界海洋遗产地主办了首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UNESCO世界海洋遗产地管理人员地区会议。来自该地区 12 个教科文组织世界海洋遗产地的管理者以及教科文组织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议题包括禽流感对海洋生物的影响、设计可持续的旅游战略、入侵物种的早期检测以及日益变暖的水域的影响。会议之外,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世界遗产地巴尔德斯半岛,还举办了以社区为重点的讲座,当地学生、研究人员、导游、公园护林员和其他利益攸关方得以参与有关巴尔德斯半岛保护的讨论。


图文来源:UNESCO Wolrd Heritage Convention


02

第二届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举办

10月1日至2日,在第二届亚洲文化遗产青年论坛上,来自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不丹、印度、中国、泰国等24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100多名学生代表围绕传统智慧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展开了充分交流讨论。活动期间,越南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旅游学系的Pham Hong Long教授、菲律宾大学迪里曼分校人类学系的Nestor T. Castro教授、马来西亚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建筑师Dominic Chuo博士、中国澳门旅游大学Chin-Ee ONG教授作为嘉宾围绕该主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图文来源: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03

2024英国海洋遗产年度论坛

10月2-4日,由康沃尔国家海洋博物馆主办,由贝克特兰肯海洋咨询工程师公司赞助的英国海洋遗产论坛成功举办。海洋遗产领域的博物馆专业人士和学者就沿海社区和沿海复原力、解释海洋的新叙事以及海洋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图文来源:World Heritage UK


04

2024年度欧洲文化遗产峰会

10月6-8日,2024年度欧洲文化遗产峰会在罗马尼亚召开,集中探讨了欧洲文化遗产的政治、环境和社会价值及新机遇等议题。该峰会每年由我们的欧洲(Europa Nostra)组织,旨在提供一个促进欧洲文化遗产的政治、环境和社会价值的机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了社区与遗产之间的联系,以及在遗产实践中保护人们尊严的重要性。她呼吁加强与遗产部门以外的决策者合作,从而制定有效的政策,并重申了2019年ICOMOS欧洲质量原则的重要价值。此外,她敦促采用创新解决方案,以确保历史建筑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成为环境负担。

图文来源: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05

城市语境中的活态遗产——第18届东南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年会

10月9-11日,第18届东南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区专家年会于在波兰华沙举行,会议特别关注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ICH)的保护问题,第一次将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协调中心、城市代表以及从事城市地区活遗产工作的其他专家聚集在一起。来自16个欧洲国家和城市的代表交流了在城市环境中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全球城市化正在挑战社区纽带。虽然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接纳各种形式的活态遗产,但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以及城市环境中新社区的汇聚,要求遗产管理者采用新的方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建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图文来源:UNESCO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国内遗产资讯

01

2024北京文化论坛成功举办

9月19日至21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与北京市委、北京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北京文化论坛于北京顺利开展。本次论坛以“深化文化交流 实现共同进步”年度主题。19日,主论坛开幕,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对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北京经验”及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有关情况进行专题报告,并揭晓备受瞩目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3年度十件大事”。此外论坛共下设6个平行论坛与32场专业沙龙,聚焦文化交流、文化传承、文化产业、文化遗产和文化传播等多个议题。同时创新举办文化产业投资人大会,期间发布多项成果并有多项项目签约。

图文来源:新华社


02

首届“ICOMOS·中国·文化遗产大学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

9月21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联合主办的首届“ICOMOS·中国·文化遗产大学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以“文化遗产学科发展”为主题,ICOMOS China理事长宋新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ICOMOS副主席莱奥纳多·卡斯崔奥塔(Leonardo Castriota)出席并代表主办方致辞。来自多个地区与机构的与会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与大学资源的联系互动、文化遗产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教育与实践结合、文化遗产课程与青年人才培养等作了报告。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为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平台,充分展示了文化遗产学科发展与广阔前景,对于促进国际合作、推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研究员王思渝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言。

图文来源: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03

2024“一带一路”青年创意遗产论坛(IYF)顺利举办

9月22日至28日,“一带一路”青年创意遗产论坛(IYF)于中国长沙、南京同时进行。本届论坛以“重新构想我们的遗产:韧性和变革的故事”为主题,旨在鼓励各国青年投身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创业,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文明交流互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社会及人文科学助理总干事加布里埃拉·拉莫斯,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陈杰发表视频致辞,副省长、市长周海兵出席论坛开幕式,来自“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含中国)的60名青年代表,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成员城市代表和青年志愿者参加开幕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公室表示,期待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促进沿线国家青年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图文来源: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0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能力建设培训:共筑甘肃非遗保护新篇

9月24日至26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世界银行和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在甘肃省敦煌市共同举办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赋能社区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能力建设培训会。甘肃省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的民族构成而闻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面临独特的机遇与挑战。此次培训会是 “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传承与创新项目”下的一个主要活动。60多位来自甘肃省各地的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以参加了此次培训。本次培训会旨在加强与会者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理解和执行能力,进一步提升甘肃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工作。

 图文来源:联合国科教文组织


05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10月12-13日,为加强考古能力建设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构建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文物博物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举办第二届“中国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于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群英厅召开,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以及来自国内及俄罗斯、蒙古、英国、美国等国家考古研究单位、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沈睿文主持。与会学者将就“现代人起源与扩散的东亚视角”“文明起源进程的区域性比较”“商代考古新进展”“丝绸之路视野下的文明互动与文明演进”这四个专题开展深度交流。

图文来源: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06

东亚世界遗产地管理者在京共同探寻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协同保护

10月21-23日,为实现更具包容性的遗产阐释,以多元化的视角和途径,实现对遗产地更为整体的管理,来应对当今复杂的世界形势中,世界遗产保护和管理所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办事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展示和阐释中心(WHIPI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和研究中心(WHITRAP Beijing)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举办了“东亚遗产管理综合能力工作坊——物质与非物质的协同”。本次工作坊集聚了来自中、日、韩、蒙十二个世界遗产地的22名遗产管理者,通过讲座、小组讨论和展示等环节,分享遗产管理的创新实践与挑战,深入探讨区域性遗产保护的综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