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2023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完成线上教学阶段
暑期工作坊
2025-11-19

2023年7月15日-7月17日,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WHITRAP-Beijing)与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2023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北京大学暑期课程线上赋能阶段正式展开。在为期三天的线上授课过程中,工作坊教师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从遗产保护的跨学科思维、生态学、地质地貌、遗产旅游、遗产价值认知及川渝山城历史等角度切入,以各自学科的理论研究为基底,分析了钓鱼城在不同学科背景下的研究方法与现状。

2023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海报

授课开始之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主任王思渝在线上主持召开了开营仪式, WHITRAP-Beijing主任助理李光涵博士介绍了工作坊的理念与本年度工作坊的基本情况,主持教师及部分特邀专家分别与同学们进行了简单的见面。


开营仪式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长聘副教授,WHITRAP-Beijing常务副主任张剑葳以《文化遗产工作坊的实践》为题展开授课。在系统梳理历届工作坊所获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张剑葳强调了工作坊以解决地方诉求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以“求交集”和“求并集”推进学科交叉的实践方法,明确了线上学习、田野调查、问题整合等关键的项目节点,并且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工作坊为地方和师生带来的持续性收益。

张剑葳授课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WHITRAP-Beijing副主任李迪华就《生态学思维和基本概念与遗产保护》一题讲授了生态与生态学在人类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形式、遗产保护可能用到的生态学基本概念和生态学思维视角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结合法国里尔等多个生态学融入遗产保护的经典案例,李迪华提出应当让生态学成为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一种思维。

李迪华授课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武弘麟副教授进行了《钓鱼城地质地貌与区域历史地理管窥》主题课程讲授。他首先从地质学基础知识出发,就地层与岩性、构造地质、古生物地层三个问题展开了细致讲解;而后介绍了地质图的各方面要素及检索地质图的途径,并以河流地貌为例阐释了地貌形成的过程;最后简要梳理了钓鱼城所在区域的地质地貌背景,指出钓鱼城地形极富台地特色,其特殊的地质地貌背景与防御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他还从气候环境变化、重庆地区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宋代四川山城防御体系等几个角度进一步启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武弘麟授课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高俊副教授带来了《遗产旅游研究与选题》主题课程。通过回顾中国旅游研究的发展历史,高俊指出,目前的旅游研究呈现出较强的多学科交叉碰撞特点。针对研究选题,他提出四个方面的创新:情境与研究对象、问题、视角、方法(工具),并结合大量案例,谈及自己对于遗产旅游的经验。高俊建议在进行遗产旅游研究时,要阅读大量文献、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做有主场优势的研究;要面向现实、面向国家需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做有延伸性的选题,关注新兴业态。

高俊授课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杜晓帆教授以《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方法与实践——以钓鱼城遗址为例》为题,以“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引入并指出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目标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杜晓帆希望同学们关注遗产在时空中的变化、不同人群的文化作用于自然的结果和多元成因的整体性结构。具体到钓鱼城遗址的价值问题,杜晓帆提示同学们从文化景观的角度综合考虑钓鱼城的自然条件与人为营建,从而从“城”的独特性、山地营建特征和高度的自然适应性、历史影响力三个向度理解东方独特的防御理念。

杜晓帆授课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孙华结合本人在西南地区考古方面的多年深耕,讲授了《川渝南宋山城概述》。从城市功能的角度,孙华首先概述了山城与政治城市和经济城市不同的军事职能。结合宋蒙战争的具体史实,他分阶段回顾了山城体系逐步建立的过程,详细介绍了制司、路司、府州军监、县的层级建制,并且依照具体的地理形势将其划分为山顶、山坡、半岛、岛洲、复合等不同类型。最后,他从城市史、宋元战争史、建筑史和军事史等角度对川渝南宋山城的历史价值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进一步为“申遗”工作指明了方向。

孙华授课


7月24日,本次工作坊线下调查将正式启动。在线下调查前,同学们在助教带领下阅读历史、考古、地理景观、旅游展示、价值研究、保护规划等相关主题文献,梳理既有研究内容并在开营前汇报前期文献研究成果。线下开营后,同学们将在带队教师的指导下,分考古、地质地貌、旅游管理与社区四个小组,前往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遗址进行实地调研,基于川渝山城的核心价值,形成针对钓鱼城保护和展示的基础研究、现状评估和初步设计。

工作坊主持教师:

张剑葳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聘副教授,副院长

王思渝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

李光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主任助理


特邀专家:

孙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

杜晓帆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

武弘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副院长

袁东山  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重庆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长

高俊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

孙静  泉州师范学院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

王一飞  复旦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

联合主办: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重庆市古迹遗址保护协会 、钓鱼城风景名胜区事务中心


撰稿:郑昭琪、李超颖

编辑:朴俐娜、李超颖

审核:李光涵、王思渝

终审:沈睿文、张剑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