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2022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北京大学暑期课程在福州开班
暑期工作坊
2025-11-19

8月1日,2022年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北京大学暑期课程在福州开营,工作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北京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


开营仪式上午9:00在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举行,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馆长陈继勇、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副书记林虹出席。


开营仪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北京中心(WHITRAP-Beijing)主任助理李光涵博士主持。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WITHRAP-Beijing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剑葳首先表达了对各位学员的欢迎,同时对福州市文物局和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是WHITRAP北京中心的品牌项目,本届工作坊已是第五届,有来自中国大陆与港、澳12所高校的28位师生线下参加。张剑葳介绍了本次福州工作坊的背景、目标、人员构成和教学模式,以及往届工作坊的成果及影响。期待本次工作坊为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遗产资源梳理、价值阐释和城市历史叙事建构做出切实贡献。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助理教授王思渝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提出遗产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需要不同学科共同协作,这也正是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举办的意义所在。同时他也提醒同学们在调研过程中,应时刻思考遗产学科与各个母学科之间的联结,鼓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员互相学习、融会贯通。


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对参加工作坊的老师和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北京大学与福州有着很深的渊源,福州是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的故乡,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严复故居就在此次工作坊的调研区域三坊七巷内。他期待文化遗产保护联合工作坊在福州这个城市得到新的历史、文化体验。吴局长进而介绍,习近平总书记主政福州期间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他推动确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条例、建立文物局和考古队、要求城建项目立项时需文物部门盖章,为当地建立文化遗产保护长效机制奠定了根基。工作坊师生此次也将会感受到福州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的成果。最后,吴聿建局长预祝工作坊圆满成功。


本次工作坊线下调研开始之前,已于2022年7月21日至23日进行了第一阶段线上课程。


7月21日上午,工作坊线上启动,张剑葳老师介绍工作坊目标与方法之后,助教对调研目的地三坊七巷、烟台山、上下杭、马尾船政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下午,李光涵老师讲授了世界遗产概论。


7月22日上午,郭子健老师详细介绍了城市史的研究方法;下午,张剑葳老师介绍了遗产调查的取向、方法与呈现。



7月23日上午,武昕老师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讲述了基于历时性和共时性分析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内在价值研究;下午,王思渝老师探讨了文化遗产与社区发展的关系,兼谈社区博物馆的理念与现实。

本次工作坊共分为四组,分别是三坊七巷组、烟台山组、上下杭组和马尾船政组。第一阶段线上课程结束后,各组带队老师布置了相关文献梳理工作。经过一周准备,8月1日下午,同学们对文献工作结果作了分组汇报。


各组分别从史地沿革、现状情况、重要人物、价值提炼、比较分析和城市历史叙事六个维度分别对四个主要调研的点位进行了梳理,并将福州与包括宁波、广州、澳门和利物浦等在内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遗产地作对比分析。各组前期工作均材料翔实、逻辑清晰,为后续的现场调研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坊七巷组汇报情况

马尾船政组汇报情况

   

烟台山与上下杭组汇报情况







编辑:朴俐娜、李   强

审核:李光涵、王思渝

终审:沈睿文、张剑葳